陇西产地产区介绍


        陇西有“千年药乡”和“中国药都”之美称,是全国“地道药材”的重要产区之一,被中国农学会命名为“中国黄芪之乡”,红黄芪、党参等中药材种植历史悠久,并以质优量大走俏国内外市场,黄芪和白条党参通过了国家质监局的原产地标识认证。文峰、首阳两大中药材专业市场是西北最大的中药材集散地和能够左右全国中药材特别是党参价格的“晴雨表”,中药材在全国市场上的占有份额超过10%。陇西中药材市场的柴胡、大黄等中药材品种集散量占到了全国市场的一半左右。

  近年来,县上抢抓甘肃被国家确定为中医药产业发展综合试验区的良好机遇,紧紧围绕打造 “中国药都”和创建“绿色道地”品牌的目标,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陇药产业发展的各项决策部署,大力实施“双百五十”(建成百万吨的现代化仓储设施和产值过百亿元的中医药循环经济产业园,建成黄芪、党参10万亩GAP种植基地,培育10个产值过亿元的中药饮片加工企业,10个产值过10亿元的中成药加工企业,研发“十大”保健产品,创建“十大”名优品牌)工程,中医药产业实现全产业链发展。

  一是种植标准化。突出“有机、绿色、道地”品牌,积极开展试验示范研究,先后制定了黄芪、党参、甘草等11个标准化种子种苗繁育和栽培技术操作规程,并通过甘肃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评审,颁布为甘肃省中药材地方标准。每年筹措专项扶持资金400多万元,鼓励制药企业通过土地流转和“公司+基地+农户”等方式建立标准化药源基地,引导广大药农推广应用无公害种植,每年建立标准化种植基地20万亩,从源头上保证了中药材道地品质。2011年,被工信部确定为“国家级中医药原料生产供应保障基地”。

  二是加工精深化。按照“园区承载、龙头带动、技术支撑”的工作思路,规划建设了占地5平方公里的中医药循环经济产业园,累计投入基础建设资金近10亿元,完成了园区部分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已引进天津天士力集团、中国中医药集团、普尔康药业等省内外大型知名中医药加工企业27家,已累计投入资金35亿元,年实现产值达到21亿元,上缴税金2亿元。在园区和龙头的辐射带动下,全县已培育中药材加工GMP认证企业22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10家),发展个体加工户3800户,年加工各类中药材饮切片30万吨,销售额近百亿元,安排就业5000多人。

  三是市场专业化。通过招商引资和积极鼓励民间资本投资,由甘肃江能医药科技集团投资5亿元在首阳镇规划建设了占地200亩、总建筑面积5.3万平方米的首阳地产药材交易市场,已吸纳经销商户3000多户,每到“逢集日”参与交易的群众达5000人以上,年交易原药材和饮切片50万吨,年交易额达百亿元,市场改造提升,已完成O2O体验展示中心主体工程建设。建成专业信息服务网点13个,货运信息中介组织58家、运输专线30多条;中药材经营企业达到590多家,其中77家通过GSP认证,18家获得自营进出口经营权证,本地营销人员达3万多人。

  四是仓储规模化。陇西气候干而不燥,凉而不阴,是名副其实的“天然药仓”。近年来,已引进广东康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启动建设了投资15亿元、占地1000亩、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的康美甘肃西部中药城现代仓储物流及中成药、保健品交易中心。一期工程已投资3.6亿元,建成了4万平方米标准化仓库和5.5万平方米的商铺;二期工程已于2017年4月份开工建设,2018年全面完工。该项目建成以后,可容纳中药材、中成药、保健品仓储、销售企业和个体户上千户,新增静态仓储能力50万吨,年实现销售200亿元,吸纳就业2000人。

  五是产品品牌化。一方面,成功引进天士力药业、中国中医药集团、康美药业、神威药业等知名品牌企业,提升了陇西中医药产业的品牌影响力;另一方面,积极培育地方品牌,先后申报注册中药饮片、药茶、药膳等产品商标30多个,“陇西黄芪”、“陇西白条党参”获得国家质检总局原产地标记注册认证,“陇西黄芪”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华夏药都”、“天下药仓”两大类19个类别的产品和服务商标全部通过国家工商总局审查注册。陇西先后被中国农学会命名为“中国黄芪之乡”,被国家质检总局命名为“全国中药材(黄芪、党参)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

 

  通过实施“五化工程”,陇西中药材年种植面积稳定在35万亩左右,总产量达10万吨,静态仓储能力达到86万吨,年加工转化各类中药材30万吨,年交易100万吨,中医药产业对全县财政和农民的收入贡献率近三分之一,中医药增加值占到了全县工业增加值的“半壁江山”,中医药产业已真正成为支撑全县经济发展的区域首位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