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陇西县抢抓国家和省市全力支持陇药产业发展的政策机遇,坚持保面与提质并举,突出“有机、绿色、道地”品牌,狠抓绿色标准化基地建设,积极推广中药材标准化种植技术,让绿色道地成为陇西中药材产业发展的厚重底色。
初秋时节,放眼陇西县福星镇万亩中药材绿色标准化种植基地,一派绿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景象。46岁的村民高世伟种植中药材已有20多个年头了,是一名地地道道的药农。多年来,家里的收入大部分来自于药材种植。今年,县上抢抓政策机遇,规划建设了2万亩中药材绿色标准化种植基地,其中1万亩便集中在高世伟所在的福星镇庞家岔村。基地通过政策支持、技术指导、合作社带动、订单收购等方式,鼓励广大农户标准化种植中药材。
陇西县福星镇庞家岔村村民高世伟说:“化肥、机械都补贴着呢,机械耕种,咱们只找药苗,肥料国家都补贴着呢,好得很,今年我种了7亩药,如果(行情)跟去年一样,估计收入三四万没问题。”
福星镇万亩中药材绿色标准化种植基地共涉及3个村11个社745户农户。引进了三家合作社流转土地3000亩,示范带动广大农户进行中药材标准化种植。为了让合作社和药农种出陇西道地好药材,实现增产增收目的。从种苗选择、科学施肥、土壤和种苗处理到病虫害绿色防控,县农技中心派出多名农技人员到基地开展全程技术服务与指导,帮助解决合作社及药农在生产中遇到的各类问题。
陇西县农技中心副主任 农技推广研究员管青霞说:“前期让他们通过合理的施肥、合理的土壤的处理、种苗的处理,关口前移预防病害的发生,让咱们广大的合作社以及广大的农户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
为了从源头保证中药材绿色道地品质,近年来,陇西县依托中国药都·陇西药圃园,大力开展种子种苗繁育、新品种引进示范、野生品种驯化、标准化种植试验等工作,制定了黄芪、黄芩、党参等18个标准化种子、种苗培育和栽培技术操作规程,通过原甘肃省质监局评审颁布为甘肃省中药材地方标准。累计引进外地新品种及当地野生品种218种,驯化成功146种,根据市场行情及种植习惯向大田推广30多个品种。采取“公司牵头建基地、协会搭桥连农户、技术部门搞指导、乡镇配合抓面积、县上适当拿补助”的模式,每年筹措专项扶持资金400多万元,鼓励企业通过土地流转和“公司+基地+农户”等方式建立药源基地,引导药农推广应用无公害种植、秸秆生物反应堆等技术,充分保障药农、特别是贫困户的收益,每年建立标准化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基地5万亩、标准化种植基地20万亩,先后建立省级中药材(黄芪、党参、黄芩)标准化种植示范区3个。今年在省市的大力支持下,陇西县还建立了中药材生态有机示范基地1000亩、绿色标准化基地2万亩,全力推动中药材产业向绿色生态化方向迈进。
据了解,全国统一普查的363个中药材主要品种中陇西有96种、占26.4%,常用的130多个品种陇西有93种、占72%,全县种植面积稳定在35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21.1%,陇西县先后被国家工信部和农业农村部确定为“国家级中医药原料生产供应保障基地”和“国家区域性中药材良种繁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