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道加法”解好中医药强省新命题

近半年来,山西中医药强省建设提效加速,取得阶段性进展—


强协作+强服务

        山西省是中医药大省,资源禀赋深厚,中医药文化积厚流光、源远流长。

        此前,山西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建设中医药强省的实施方案》,从“大省”变“强省”,靠的是各部门联动发力,推动落实。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省政府带头成立了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山西省建设中医药强省领导小组,统筹推进中医药事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省财政三年共投入2.7亿元专项补助资金,各市均印发了建设中医药强市实施方案。运城、长治先后召开建设中医药强市大会,掀起争当中医药强省排头兵的浪潮。

        今年8月1日,《山西省中医药条例》正式实施,标志着建设中医药强省、推动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的潜力优势转化为制度优势,山西中医药强省建设迈开坚实步伐。

        政策红利频出,不断释放中医药事业发展新活力。

        “老百姓不用啥病都往省城跑了,中医药服务直接可以惠及百姓。”6月以来,山西省医保局出实招,将中医适宜技术门诊治疗纳入全省医保支付范围,医保统筹基金按60%支付。

        “不用住院也能报销”的中医日间病房政策一经出台,便让百姓直呼“真贴心”。

        太原市的郝女士患有坐骨神经痛,在山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刚刚做完治疗的她感受很好。“之前来做中医治疗,都要住院。如果在门诊治疗,全部自费,一个疗程下来,花费大几千元。现在当天治疗,当天出院,一样享受住院医保待遇,关键还有医生管,省时又省钱。”

        2月24日,国家区域中医医疗中心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山西医院正式揭牌,增加编制床位400张,以中医“国家队”水准助力临床诊疗能力、科研能力、医院管理水平全方位快速提升,让百姓“力争五年大病不出省”。

       基层中医药工作紧随脚步,当前,全省91个农业县(市)中,88个设置公立中医医院,覆盖率达96.7%,418个基层中医馆提级升档,加强内涵建设。

        “几十年的类风湿关节炎,吃了一个半月的中药感觉好多了,多亏了镇卫生院中医馆的医师,开的方子管用又省钱!”运城风陵渡镇村民老杨告别了吃止痛片才能入睡的日子,精神也好了很多。

        在运城,136所乡镇卫生院和16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实现中医馆全覆盖,所有村卫生室实现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全覆盖,半小时中医服务圈初步建立。

        一项项惠民政策聚焦“建高地”“强基层”,很快,一套优质高效的中医药服务体系正在三晋大地建立起来。

强药材+强产业

        药材好,药才好。

        建设中药材标准化生产基地,是提升中药材质量的关键措施,也是强省路上的关键一环。

        山西省是中药材资源大省,资源总量有1788种、占全国的14%,被誉为“北药宝库”。山西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山西将全面推广绿色标准中药材种植,重点建设中药材标准化示范基地5.8万亩,并示范带动全省完成20万亩建设任务。同时,完善推广标准体系,推动道地中药材种子(种苗)、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中药材种植、中药材采收等各环节标准的制(修)订,形成“地方标准+行业标准+企业标准”的标准体系,提升全省中药材生产标准化水平。

        惬意的夏风吹着安泽黄花岭漫山遍野的连翘,繁茂枝叶下跃动着一串串连翘青果。2020年,山西省评选公布了黄芪、党参、连翘、远志、柴胡、黄芩、酸枣仁、苦参、山楂、桃仁10个中药材品种为“十大晋药”。其中,恒山黄芪甲苷含量0.38%,是药典标准的4.75倍;潞党参浸出物70.2%,远高于药典标准。

        晋药闯市场,实力是保障,品牌是关键。如今,山西致力于打造“晋药”品牌体系,推动产业升级,为建设中医药强省夯基垒台。

        为畅通销路,在山西长治,中药材商贸平台即将建成,将作为北药集散中心,激活山西中药材市场活力。

        同时,山西出台一揽子奖励激励措施,持续做大做强亚宝、华康、朗致等龙头药企,让丁桂儿脐贴、梅花点舌丸等传统品牌享誉海内外。

        依托运城盐湖、垣曲历山、夏县温泉等生态资源,一条集旅游度假、保健养生、康复养老为一体的中医药健康旅游新业态正汇聚成链,助推山西中医药全产业链融合发展。

强人才+强科研

        人才是推动中医药事业蓬勃发展的内生动力。

        8月5日,山西省副省长于英杰走进山西省中医院,看望山西今年新当选的国医大师王晞星,第二届全国名中医刘光珍、冯五金、冀来喜。他指出,要注重中医人才队伍建设,加快培养集聚中医药高层次人才,充分发挥国医大师、全国名中医领军示范和传帮带教作用,让山西中医药事业薪火相传。

        在山西,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省级名中医传承工作室,以及山西省中医院牵头建设的名中医学术经验传承共享平台等,以师承为基础,共同打造山西中医药人才培养平台。

        山西还持续对青年中医药人进行培训,已完成100名中医类别全科医生,350名基层中医馆骨干人才理论培训,开展了58项省级中医师承继续教育项目,新增40个县级师承教育基地,持续开展高年资中医师带徒,1000余名学徒“拜师学艺”,一拨拨优秀的年轻人茁壮成长,成为基层中医药服务的基石。

        如今,错落有致的人才梯队在山西有序铺开,畅通了人才发展的渠道,激活了人才培养的源头活水。

        参照岐黄工程,山西因地制宜,以名医傅山为依托,推动实施中医药人才培养“傅山工程”,打造“傅山学者”“青年傅山学者”等品牌,涵养山西中医药文化根脉。

        创新是中医药发展的不竭动力,山西省科学技术厅聚焦中医药传承创新和重大疾病难题,为开展关键技术攻关提供坚实的科技支撑。2021年,山西立项支持重点研发及基础研究项目共51项,资助金额1224万元;建设了“门氏中医流派的继承与创新”等3个省科技创新重点团队,积极培育“中药药效物质基础与创新中药发现”等4个青年创新人才团队,构建起山西省中医药创新的中坚力量。

        山西积极实施中医药文化传播行动,广撒中医药的“种子”,让中医药文化进乡村、进校园、进家庭,太原市建设22个中医药文化知识角,长治市为18所中小学校聘任中医类别医师作为卫生健康副校长……

        全省各地的好经验、好做法正源源不断地汇聚成推动中医药事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磅礴力量,为山西中医药强省建设按下快“晋”键。